往事|魯迅葬禮中的沙飛和司徒喬,以及其間的藝術行為背后
1936年的魯迅葬禮中,攝影家沙飛的媒介意識和職業素養正是在這一場合獲得了充分激發和釋放,在短短半年間完成了從電報向新聞攝影,繼而向宣傳攝影的媒介轉化。
華東師大知先堂、召文齋:24小時文化空間打造“第三課堂”
如何讓高校公共文化空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文化傳承”?12月10日,知先堂24小時閱讀空間、召文齋24小時研創空間在華東師大閔行校區正式啟用。
胡阿祥:全本魏晉禪讓大戲
魏晉禪讓承上啟下,上承王莽的代漢立新、曹丕的篡漢建魏,下啟南北朝直到趙匡胤宋朝時期諸多王朝的改朝換代程序,所以魏晉禪讓顯得極有代表意義,堪稱全本禪讓大戲。
觀點|中科院院士常青:中國鄉遺再生,路在何方
在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設保護委員會年度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在會上作了題為《鄉遺再生 路在何方?》的演講。鄉村風土建成遺產關及中國鄉村問題的方方面面。
泥城橋、大餅油條……葉辛眼中的上海是這樣的
不同于以往大家所熟悉的上海灘或是以19世紀為背景編寫的一些上海故事,《上海傳》中所寫的內容都是他這一輩子成長過程中所經歷到的、看到的上海故事。
中科院|陸大道:關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與建議
黃河沿線地區需要做好保護耕地資源的工作。以往二十多年優質耕地消失量很大,這是很可惜的。在黃河流域范圍內,生態建設與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有一盤棋的理念。
上海社科院|縣域報告④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困境與出路
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還需突出企業主體的作用,拓展融資渠道,強化資金扶持。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等都應成為特色小鎮的建設主體。
瞿駿︱《紀念集》還是《遺稿》——《師友雜憶》閱讀札記一則
《師友雜憶》中的歷史敘述也一樣需要經過仔細的檢視和考訂,其中有相當多的細節需要參以其他史料作進一步考辨析,比如錢穆為亡友朱懷天編“紀念集”一事。
楊國楨:從斯坦福到西雅圖——與蔡少卿教授在美國的一段交往
11月30日下午,蔡少卿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17時44分在南京逝世。楊國楨先生記下1986年與蔡少卿先生在美國的一段交往,以念斯人。
《故宮酒歷》面世,專家認為清代皇帝喝酒其實很節制
此次發布的定制限量版《故宮酒歷》,推出時間恰逢2020庚子鼠年來臨前夕,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由故宮出版社特別選取藏品中以詩酒及宴飲文化為主題的相關文物編輯出版。
深觀察|俄羅斯被禁賽:別用“雙重標準”讓體育蒙羞
俄羅斯無緣兩屆奧運會,是某些國家和組織用類似雙重標準的方式“服用興奮劑”的結果。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部分別有用心之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行走閱讀陜西北路:靜安經典建筑與保護知多少?
今年12月8日,是上海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2周年的紀念日,舉辦“靜安區經典建筑與保護”主題講座,并向市民開放“閱讀建筑——行走陜西北路”活動。
黃天驥︱兩峰并峙,各領風騷:重溫兩位老師的四本小書
近日收到董每戡教授的《中國戲劇簡史》《西洋戲劇簡史》和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戲曲略說》《古代文學略述》。重溫兩位先師的論著,眼前不禁呈現他們對我教導時的身影。
專訪|學者朱靖江:快手抖音們也能成為人類學研究對象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朱靖江教授,和他聊了聊快手視頻是如何建構網絡社群的,快手對于傳統城鄉隔閡的沖擊,以及人類學應該如何看待新媒介。
華東師大知先堂、召文齋:24小時文化空間打造“第三課堂”
如何讓高校公共文化空間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科研、文化傳承”?12月10日,知先堂24小時閱讀空間、召文齋24小時研創空間在華東師大閔行校區正式啟用。
胡阿祥:全本魏晉禪讓大戲
魏晉禪讓承上啟下,上承王莽的代漢立新、曹丕的篡漢建魏,下啟南北朝直到趙匡胤宋朝時期諸多王朝的改朝換代程序,所以魏晉禪讓顯得極有代表意義,堪稱全本禪讓大戲。
觀點|中科院院士常青:中國鄉遺再生,路在何方
在上海市建筑學會歷史建設保護委員會年度會議上,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青在會上作了題為《鄉遺再生 路在何方?》的演講。鄉村風土建成遺產關及中國鄉村問題的方方面面。
泥城橋、大餅油條……葉辛眼中的上海是這樣的
不同于以往大家所熟悉的上海灘或是以19世紀為背景編寫的一些上海故事,《上海傳》中所寫的內容都是他這一輩子成長過程中所經歷到的、看到的上海故事。
中科院|陸大道:關于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認識與建議
黃河沿線地區需要做好保護耕地資源的工作。以往二十多年優質耕地消失量很大,這是很可惜的。在黃河流域范圍內,生態建設與保護、水資源的合理利用需要有一盤棋的理念。
上海社科院|縣域報告④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困境與出路
在特色小鎮建設過程中,還需突出企業主體的作用,拓展融資渠道,強化資金扶持。國企、民企、外企、高校、行業領軍人物等都應成為特色小鎮的建設主體。
瞿駿︱《紀念集》還是《遺稿》——《師友雜憶》閱讀札記一則
《師友雜憶》中的歷史敘述也一樣需要經過仔細的檢視和考訂,其中有相當多的細節需要參以其他史料作進一步考辨析,比如錢穆為亡友朱懷天編“紀念集”一事。
楊國楨:從斯坦福到西雅圖——與蔡少卿教授在美國的一段交往
11月30日下午,蔡少卿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17時44分在南京逝世。楊國楨先生記下1986年與蔡少卿先生在美國的一段交往,以念斯人。
《故宮酒歷》面世,專家認為清代皇帝喝酒其實很節制
此次發布的定制限量版《故宮酒歷》,推出時間恰逢2020庚子鼠年來臨前夕,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由故宮出版社特別選取藏品中以詩酒及宴飲文化為主題的相關文物編輯出版。
深觀察|俄羅斯被禁賽:別用“雙重標準”讓體育蒙羞
俄羅斯無緣兩屆奧運會,是某些國家和組織用類似雙重標準的方式“服用興奮劑”的結果。如果不能正視自己的問題,部分別有用心之人最終的結果也只能是害人又害己。
行走閱讀陜西北路:靜安經典建筑與保護知多少?
今年12月8日,是上海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2周年的紀念日,舉辦“靜安區經典建筑與保護”主題講座,并向市民開放“閱讀建筑——行走陜西北路”活動。
黃天驥︱兩峰并峙,各領風騷:重溫兩位老師的四本小書
近日收到董每戡教授的《中國戲劇簡史》《西洋戲劇簡史》和王季思教授的《古典戲曲略說》《古代文學略述》。重溫兩位先師的論著,眼前不禁呈現他們對我教導時的身影。
專訪|學者朱靖江:快手抖音們也能成為人類學研究對象
近日,澎湃新聞記者專訪了朱靖江教授,和他聊了聊快手視頻是如何建構網絡社群的,快手對于傳統城鄉隔閡的沖擊,以及人類學應該如何看待新媒介。